南昌起义共走出7位元帅,为何只有3人战斗在南昌城?另4人在哪?

宋亚群说历史
2024-02-29
来源:赣菜网

10.webp.jpg


敌人有“八大金刚”,我军有十大元帅。十大元帅和八大金刚中第一次碰撞,是在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在这里,十大元帅和八大金刚的多数人开始露面,开始了双方长达22年的对峙生涯。

南昌起义载入史册,后来十大元帅中的7人直接参加了这次影响十分深远的起义,如果算上当时随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驻军九江、差点也赶上起义的上尉参谋徐向前,南昌附近汇聚了8位后来的共和国元帅,这实在是绝无仅有的事。

因为后来不管是秋收起义,还是广州起义,或者是平江起义、黄麻起义乃至百色起义等,都不曾有如此多的元帅参与其中,众多战神汇聚南昌,那才是真正的将星闪耀。

但这里面有一个误区,特别是对于历史知识不够深入和全面的军迷朋友,会有一个疑问:南昌起义走出了7位元帅,那为什么在起义爆发时夺取南昌城的战斗时,只有3位元帅在指挥?其他4位元帅当时在哪里、在干什么?

我们首先说一下,从南昌起义中走出的7位元帅分别是谁,按1955年授衔时的排名依次是:朱德、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和叶剑英,如果把徐向前也算上,就是8位元帅。有些军史资料把徐帅也算上了,也有一定道理,毕竟徐帅当时就在九江,离南昌咫尺之遥,而且他就是第二方面军(南昌起义主力军都是第二方面军的部队)总指挥部的参谋,距离直接参加起义就差那么一点点了……

但一般而言,参加了南昌起义的只有7人,不包括徐向前。


2.webp.jpg


南昌起义爆发时,为何指挥战斗的只有3位元帅贺龙、刘伯承和朱德?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下在南昌城爆发战斗时,起义军的主力部队都有哪些。

第1支,是第二方面军暂编20军,共计7500人,军长贺龙。

第2支,是第二方面军第11军24师,有5500人,11军副军长兼24师师长是叶挺。

第3支,还有第二方面军第11军25师,计有5000人,师长李汉魂(这个李汉魂并非起义将领,后来担任师长的是后来的开国上将周士第),但该师是由北伐战争中威名远震的叶挺独立团为骨干的,因此战斗力非常强。

第4支,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10师,约有5000人,师长蔡廷锴(先参加了起义,南下途中叛逃)。

第5支,最后,还有当时担任第3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局长的朱德的人马,这也是起义部队中唯一一支不属于第二方面军系列的部队,但人数很少,只有500多人。

从部队构成可以看出,叶挺任副军长的11军部队最多,11军一共有24、25和第10师,共计人数超过一万五千人,是北伐主力,战斗力十分突出。可以无论是训练水平、实战水平和职业化程度,甚至连部队数量,叶挺部队都大大超过贺龙的部队,由叶挺担任起义总指挥顺理成章,连后来的国民党都管南昌起义的部队称为“叶贺部”而非“贺叶部”,那为什么起义的总指挥是贺龙而不是叶挺?


3.webp.jpg


根据起义领导人后来的回忆,让贺龙而不是叶挺担任总指挥有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贺龙是新党员(当时甚至还不是正式党员,直到起义部队南下到瑞金时贺龙才由周逸群和谭平山介绍入党),叶挺是老党员,本着对贺龙的信任,周恩来决定把起义的总指挥一职交给贺龙;而老党员叶挺只是担任副总指挥和前敌总指挥。

在很多回忆文章里,我们都能看到周恩来和贺龙肝胆相照的动人情节,不过,这个原因比较牵强,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贺龙这样一个旧军人出身的将领,何况贺龙之前并未经过考验,万一临时起意出了问题怎么办?这显然太冒失——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起义军南下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就把一个师拉走叛逃,这对起义部队造成重大打击,蔡廷锴可是北伐名将,战斗力一等一的强,还是叶挺的老友呢!

所以,说信任贺龙才让他担任总指挥,这只是次要原因。

第二,之前和贺龙有过君子协定:贺龙全身心投入起义,我党则把他从张发奎部队中解救出来。

不了解贺龙当时状况的,不会相信这个解释。

贺龙当时在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处境相当尴尬,他不是张的嫡系,自己的人马都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被张视为杂牌,迟早要被缴械解决。贺龙深知这一点,因此很早就在做准备应对。这次起义,他和周恩来等人谈好:自己全身心投入起义,从此彻底摆脱张发奎。

这就是为什么张国焘大老远代表瞿秋白来阻止起义时,谭平山等人和他长谈,说明不起义的后果。如果按瞿秋白和张国焘的意见,起义以张发奎为领袖,这不但不可靠,更关键的是本来贺龙已经和张发奎产生了无法弥合的芥蒂,之前说好的起义突然取消,贺龙必然十分惊惧,这对于争取贺龙这几万人参与革命是极为不利的,且不要说让张发奎来领导起义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因此,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必须是贺龙,而且必须发动起义。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起义爆发前,贺龙是已经是军长,而叶挺只是副军长,从军职的角度年看,也是贺龙当总指挥比较合适——这也是一种看法。


4.webp.jpg


于是,南昌起义爆发时,贺龙作为总指挥,坐镇南昌城。

除了贺龙,还有刘伯承和朱德两位元帅,当时他们在干什么?

刘伯承的任务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他是起义指挥部的幕僚长。

刘伯承于1926年5月入党,那时,他已经是有着“军神”之称的川军名将。整整一年之后,年仅35岁的刘伯承被任命为第20军军长,从而成为我军高级将领中第一个当上中将军长的人,贺龙比他还要略晚才当上军长。

在周恩来担任南昌起义的前委书记时,因为深感责任重大,急需一名精通军事的宿将协助指挥,于是他选中了刘伯承。

刘伯承在军事方面,理论和实践双优,他接到周恩来下达的任务之下,立即赶到20军军部协助贺龙制订起义总计划,起义爆发后,他出任起义军参谋团团长——这个职务比较拗口,实际就是总参谋长。

这个参谋团的成员都有谁呢?也就是刘伯承都领导哪些人呢?看看名单就能反映刘伯承超强的军事实力和超高的军中威望了: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人,个个都是战神级的将领。

比起刘伯承,朱德在任务明显复杂。

1927年初秋的朱德,其实并不得意。

朱德虽是四川人,却是滇军名将,资格甚老,被称为“滇军四大金刚”之一。他在滇军中最好的朋友是名将金汉鼎,两人同时加入同盟会,同时参加云南起义,同时当上旅长,又同时当上混成旅长,在唐继尧控制云南后,两人又同时逃离云南……

但在1927年,金汉鼎继续飞黄腾达,任第9军上将军长兼赣北警备司令,大权在握,而朱德则失去了在部队中的基本盘,在第20军当党代表。而起义前朱德之所以能够担任第3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后来又兼任南昌公安局长,就是由于金汉鼎的推荐和保举。

不过,这个看起来并不很高端的职位,却给南昌起义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5.webp.jpg


因为朱德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再加上他手下的人马实在太少,又不是正规军,因此没有被当作主力,而是“哪里需要哪里搬”。

起义当天,朱德把驻南昌主要部队的军官请来,进行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活动,主要内容是吃饭和打麻将。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要让敌军在起义爆发时群龙无首,不战自乱。

在朱德的协助下,起义军进展十分顺利,只用了四个小时就拿下了南昌城,初战告捷。

随后的朱德,被任命为第9军副军长,但此时的朱德,基本就是个光杆司令。

在起义部队南下的路上,朱德有时被当作开路先锋,有时成为殿后部队,甚至还干过宣传队……到三河坝分兵时,朱德方才显示出了他的坚韧不拔和军事才能,在三河坝带了数千人马和数万敌军血战不退,坚持了三昼夜,胜利完成阻击任务。

随后的朱德,在大部队已经失败的情况下,率领仅存的部队转战在赣南粤北的大山里,在陈毅的协助下,整顿队伍,不仅保住了最后的起义火种,还经过声势浩大的湘南起义,把800名起义火种带上了井冈山!

不过这已经是后话,和我们今天的话题关系不大,略去不谈。

现在很清楚了,南昌起义爆发时,共三3位元帅在南昌城指挥战斗:贺龙是起义总指挥坐镇一切,刘伯承是参谋长筹划军机,朱德则起到麻痹和瓦解敌军首脑的作用。

那么,既然说南昌起义走出了7位元帅,除贺龙、刘伯承和朱德之外的4位元帅此刻又在哪里?他们在从事什么工作?

很显然,这4位元帅肯定都不在南昌城中,而他们当时的职务、工作任务和处境也各自不同。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南昌城打得热闹非凡时,林彪、陈毅、聂荣臻和叶剑英4位后来的元帅,都在忙于什么。


6.webp.jpg


林彪、陈毅、聂荣臻和叶剑英4位元帅,他们都离南昌城不远,各自为南昌起义做出不同的贡献。

先说聂荣臻和林彪,因此当时他俩在一起。

南昌起义爆发时,聂荣臻是起义前委所属的军委书记,林彪是第4军25师73团3营7连中尉连长(25师属第4军,但后来被编入第11军,因此说是第4军或是第11军都算对)。

聂荣臻和林彪没有赶上南昌城的战斗,当时他们驻军在靠近九江的回马岭。

聂荣臻的主要任务是争取第25师加入起义队伍,在聂荣臻的努力下,到8月1日中午,共计两个团外加一个连的兵力大约3000人准备向南昌开拔,领头的自然是聂荣臻,还有25师73团团长周士第。周士第和叶挺一样都是广东人,是粤军的代表人物,在叶挺之后担任“叶挺独立团”团长。

第25师是第二方面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师,眼看这样一支队伍要被聂荣臻等“拐跑”,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和25师师长李汉魂惊慌失措,立即乘火车率部来追。殿后的73团向后猛烈开火,张发奎和李汉魂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吓得跳车而逃,结果火车和卫队全落到聂荣臻的手里。

第25师大部分兵力都被聂荣臻和周士第带到南昌,周恩来非常兴奋:“行动很成功!我原来没想到这样,把25师大部分都拉出来了。

为起义部队贡献了这样一支战斗超强的、足有5000人的队伍,这是聂荣臻为南昌起义所做出的最大贡献。

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未来的第三元帅林彪,就在聂荣臻和周士第的队伍中,他是这一切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见证人。

在南昌起义走出的7位元帅中,林彪的职务相对较低,因此说他“领导”肯定谈不上,但确实是“参加”了的。


7.webp.jpg


叶剑英没有参加南昌城的战斗,但他对起义的贡献却不可抹煞。

作为旧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叶剑英算是火线入党,那是在1927年的7月上旬,距离南昌起义爆发不足一个月。

当时的叶剑英还没有暴露,仍然担任第二方面军第4军参谋长。

既然仍是旧军队的高官,叶剑英肯定不可能参加在南昌城的战斗。但他在起义前和起义后所做的两大贡献,却都是关键性的。

在起义前,因为他和张发奎以及汪精卫等人紧密联系,叶剑英获得一个秘密消息:张发奎已经发觉了叶挺和贺龙的异常,因此计划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把叶挺和贺龙骗上庐山加以扣押,这样就能轻易瓦解起义计划。

叶剑英得知消息之后,立即十万火急赶往九江,找到叶、贺等人,他们在市中心的甘棠湖租了一条船,装作旅游泛舟,召开秘密会议,做出决定:叶、贺不上庐山,不再听命于张发奎,叶先、贺后,将部队开往南昌城,准备起义。

就这样,张发奎破坏起义的计划被叶剑英化解,起义得以顺利进行——这是叶剑英在起义前所做的重大贡献。

在起义后,叶剑英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

南昌起义虽然算是爆发在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内部,但那时候,他还没有打算对起义者赶尽杀绝,对于是否要尾随起义军南下追剿犹豫不定。当时大部分将领的意见是强力追剿,但叶剑英却以第4军参谋长的身份给出了一个富含权谋的建议:也追剿,也不追剿

追剿,就是沿着起义军南下的方向一路跟上;不追剿,就是跟着起义军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之,而是以追剿起义军为名进入广东,顺手拿下广东地盘。

这个主意当然远高过主张单纯追剿的人,以镇压起义军之名,行扩张地盘之实,高,实在是高。张发奎大喜,立即采纳了这一建议。所以,在南下的过程中,追着追着,起义军去了潮汕,而张发奎的部队却由南雄进入广东。

张发奎认为叶剑英是在帮自己,但实际上叶剑英这个建议却避免了起义军遭受张发奎的追剿打击——叶剑英军事智慧之高超,在此得到充分体现。


8.webp.jpg


最后一个没有参加南昌战斗的元帅是陈毅,他虽然从军衔上讲是7位元帅中最低的(准尉文书),起义前期也确实不太突出,但后期所做的贡献太大了——可以说如果没有朱德和陈毅后期的力挽狂澜,南昌起义就可能彻底失败。

陈毅在军衔是7位元帅中是最低的,加入南昌起义队伍也是最晚的,同时,就在南昌起义爆发的那一刻,他离南昌也是最远的,当时他远在武汉——从武汉到南昌,从湖北到江西,两地距离是350公里,在交通不发达的上世纪20年代,这是个不短的距离。

这一年的5月,陈毅被中央军委分配到位于武汉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党委书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之前的黄埔军校。但党委书记是一个秘密职务,他的公开职务是校政治部准尉文书。

7月份,即南昌起义爆发前一个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编为第二方面军教导团,东征讨蒋。陈毅几经辗转,来到萧劲任连长的特务连,公开身份仍是准尉文书。

8月1日,教导团顺江东下前,陈毅从武昌跨江来到汉口,和好友胡兰畦等人告别,他说了一段值得后世牢记的话:“以前清朝政府骂孙中山 是土匪,现在国民党又骂我们是土匪。好,我偏要去当这个‘土匪’”。

风潇潇兮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陈毅所在的教导团在先后在黄石和九江被何键和张发奎扣留,在九江,全团被张发奎缴械,张发奎明确表态,请共产党人站出来,他会“礼送出境”。陈毅没有站出来,但也没有相信张发奎“继续革命”的鬼话,他连夜出逃,和特务连连长萧劲赶往南昌。

但等他们到达南昌的时候已经是8月6日,起义军早已向南开拔,陈毅和萧劲也跟着一路向南。

一直到抚州,两人才追上了部队。陈毅在法国时就和周恩来结为好友,同时又在顺泸起义时和刘伯承共同战斗过(刘为总指挥,陈为政治部主任),因此老友相见,极为兴奋,周、刘派陈毅和萧劲去联络周边的“绿林队伍”,等陈毅完成任务回来一看,起义军又走了。

等陈毅再次追上队伍时,已经是在宜黄(今天仍属抚州),周恩来和刘伯承任命陈毅为起义主力第25师73团政治指导员(也就是林彪所在的团),73团前身就是威名远震的叶挺独立团。

周恩来很抱歉地对陈毅说:“派你做的工作太小了,你不要嫌小。

陈毅却十分喜悦:“什么小不小哩!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只要拿武装我就干!

随后的陈毅为南昌起义做出来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在起义主力在潮汕失败之后,正是他协助朱德率领部队转战粤北赣南,并进行全军整顿,把党团员充实到基层部队,后来经过湘南起义,朱德和陈毅率一万多人马上了井冈山。

在井冈山上,第一支红军队伍成立,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就是政治部主任。

不过这些已经和本文没有直接关系,略去不提。


9.webp.jpg


南昌起义走出的7位元帅中,3人居中指挥,4人分散策应,再加上随时准备响应的徐向前,南昌起义足足影响了8位元帅的军事生涯。

上述7位元帅中,起义总指挥贺龙、参谋团团长刘伯承和教导团团长兼南昌公安局长朱德居中指挥南昌城的战斗,聂荣臻和周士第拉来战斗主力25师,林彪随军行动,叶剑英在起义前后立下大功,陈毅则在中途跟上队伍,并在后期做出重大贡献。

这就是7位元帅在南昌起义中的速写。

徐向前没有赶上南昌起义,但他是当年年底的广州起义的骨干。到那时,十大元帅中已经有9人登场(罗荣桓追随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举世闻名的十大元帅中,1927年的三大起义就走出9人,第二年平江起义中,彭德怀元帅横空出世,率红5军也上了井冈山。

在7位由南昌起义走出的元帅中:

朱德: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和解放军总司令。

林彪:红1军团军团长、八路军115师师长和东北军区暨东野司令员。

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129师师长、中野(二野)司令员。

贺龙: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师长、晋绥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司令员。

陈毅:红4军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总指挥、新四军代军长、华野(三野)司令员。

聂荣臻:红1军团政委、八路军115师长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司令员。

叶剑英: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军委参谋长、中央后委主任。

个个都是军中骨干将领,而南昌起义,一次走出7位元帅,空前绝后,既成就了7大元帅的个人传奇,也在军事史上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阅读30031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