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菜赋》以赣菜渊流为主题,描绘了赣菜由陶器诞生至唐宋时期,唐宋至现代时期的起承场景,赋中表达了对“赣菜文化技艺”的赞美与热爱,尤其对于赣菜“文人菜”主要特点进行了热情的讴歌。赋文起篇即以王勃在滕王阁宴中的钟鸣鼎食、陶渊明田园宴中的悠然隐逸、白鹿洞书院鹿鸣宴中的春风得意、文天祥歃血宴中的士气豪情等江西古宴铺开“文人菜”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中篇峰叙了江西万年仙人洞旧石器时期的陶器诞生,樟树吴城出土的商代青铜餐饮礼器,这些考古成果足以证明赣菜渊源与陶瓷诞生,与中原文化衍南过程密不可分。讲清了赣鄱大地饮食传承数千年而香火不断的韧性,以及赣菜也是中国正宗餐饮文化的属性,强有力地呼应了“中国有赣菜”的新时代产业发展口号。
据史籍记载,江西在汉代即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米粉。江西在海昏侯墓出土了火锅。在唐代时期,红烧、熯蒸即是赣菜的主要烹饪方法,而耳熟能详的瓦罐汤竟源自宋代江西人的祭社厨余。以米粉、火锅、小炒、红烧、煨汤等菜肴烹饪产业而论,赣菜相较于周边省份更具历史文化优势。随着汉晋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移民融合,赣菜逐渐形成了浔阳菜、饶帮菜、庐陵菜、萍乡菜、豫章菜、客家菜六大分系。这六大分系一同作为赣菜的精萃,更加突显了赣菜强大的技艺融合力和永不掉份的社会价值。赣菜是一门集肴大成的生活艺术。
后篇以赣菜受到毛主席赞赏并命名的“四星望月”菜品,以唐代滕王阁宴中写下的《滕王阁序》这一不朽的文华为峰,继续弘扬赣菜的不凡。以此呼应了1983年赣菜艺术进京汇报表演期间,受到李先念、杨尚昆、王震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致表扬并题词流芳的重要史实。
今天,当我们走遍全国,处处都会看到“赣菜”的身影。秦汉时期,江西先民(干越族人)向西南迁移时,熯蒸、米粉等烹饪技术随之西传,由此也说明了西南省份很多菜名与赣菜重叠的原因所在。如同长征从江西出发,赣菜也是。极具特色的“文、隐、武、红”四道赣菜名宴,在官方与民间不懈努力地推动下,早已声名远播至全国乃至出海于全球。(注:四道赣菜名宴:文宴鹿鸣、隐宴道都、武宴鄱战、红宴井冈)。由此可知, 赣菜文化全面复兴、赣菜产业全面兴盛的那一天,已是指日临近。江西文士们又何妨投笔调羹呢?
全赋引经据典,如山峰叠翠,又如同珍珠落玉盘般润泽有声。语韵优美流畅,情感真挚感人,让人仿佛置身一场超凡的赣菜宴会之中,感受到一道又一道源源不尽的赣菜佳肴传入席中,等待着贵宾们的品鉴。而向宾客推荐这些美食的是李白、辛弃疾等著名老饕们,他们早已用语文课本上的千古诗文为赣菜书写了最好的“请柬”。古人道:“天地相交方能草木繁盛,杯箸有庆便是生机活泼。 ”让我们拈一根藜蒿,笑一场江湖,感悟这饮食天成,岁月静好,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赣菜正宗名筵开席了!
中国有赣菜,赣菜有情怀。这就是充满浓厚文化氛围和情感色彩的赣菜正宗,这就是《赣菜赋》,你读懂了吗?
附录《赣菜赋》:
赣菜赋
钟鸣鼎食, 赣菜正宗。
渊明采菊 , 王勃春风。
鹿鸣礼宴, 文山誓盟。
地灵天物, 调羹无穷。
惟赣鄱以相与,斯江湖之能通。
供三山以庐珍,养五岭之广福。
嗟夫,赣菜之出天地也,
仙人有陶,酿缩醴酒。
清江商铜,熯蒸禽兽。
汉米索粉,
晋蔬玄都。
唐横秋水于腰间,红烧百炼。
宋挽社日于足里,炆煨一宿。
北浔阳 ,南客家,
脍鱼北望擂钵炯。
东饶帮,西萍乡,
盏粿复始熏蛟龙。
豫章庐陵立道中 ,
水草为宝血鸭红。
维兹安席,摩娑锦绣。
四星望月,伟人赐之名,
滕王阁序,赣菜居其功。
人问赣菜谁与同?
菜名早播夜郎东。
千古文采佳气盛,
天地玄黄味道融。
一味文兮一味隐,
一味武兮一味红。
原来道兮非天外,
江西名宴谁能懂?
渺渺云间,太白观瀑,
言吾当能邀仙朋。
碌碌尘寰,稼轩叹花,
想几人许歌雄锋?
歌雄锋,舞长空,
赣菜一席好相逢。
不妨异日相酬重,
宾筵之会品正宗。
江右衍秀馆意而撰斌峰书
癸卯年梅知春近腊月廿日
作者: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