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菜“余干菜”

段建冲
2021-06-26
来源:赣菜网

      北宋司农少卿都吉在《七谈》中赞美余干:“天连百越,地出三吴,山浮婺女之光,水润彭蠡之道”。

1.png


(鄱阳湖余干段美景)


       余干,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素有“闽越百货集散”之繁荣,“江南名郡”、“鱼米之乡”之美誉,今为全国商品粮和水产基地。“梦里水乡”孕育了汉长沙王吴芮、宋右丞相赵汝愚、明礼部侍郎李伯玉等余干人,他们后来虽身在异地,却总念念不忘“家乡菜”。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最爱吃余干菜,每每同家乡人通电话就会提到小时候爱吃的“余干辣椒炒肉”、“蒸菜蒸肉”、“银鱼泡蛋”等“家乡菜”。唐代大诗人李白、刘长卿、韦庄等光临余干看望隐居琵琶洲的尚书裴式微每次都是吃余干菜、饮酒赋诗,放情结交。“茶圣”陆羽隐居余干东山岭撰《茶经》三卷,用天下“第二泉”琵琶湖水煮茶煮鱼,留恋忘返。宋代大词人黄庭坚、辛弃疾、明代理学家朱熹喜欢余干,当然是喜欢余干菜。清代戏剧大师蒋仕铨久居瑞洪笔耕著书,最爱鄱阳湖畔的河水煮河鱼。成名后路过瑞洪,赋诗一首,赞美少时随母定居瑞洪的蛙声与鱼趣,怀念母亲做的鲜美的鱼。

       明朝开国皇帝,在康郎山大战陈友谅有许多经典故事与美食和美酒有关。“江西名菜谱”里有一道菜,叫“流浪鸡”,即白斩鸡,连同内脏同食。这道菜的来历是: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战于鄱阳,朱败入湖中康山,人困粮缺,或有献鸡者,用烘烤急就,遂得解饥,其法流传至今。其故事不但在康山至今流传,也被载入“朱元璋大战鄱阳湖”的历史剧和经典故事里。


2.png


(流浪鸡)


       朱元璋还爱老表酿制的康山酒,农家做得银鱼藕丝、酒糟鱼、河水煮河鱼、萝卜炒小虾等当地菜。在战事非常困苦的情况下,朱元璋逃进芦苇荡、康郎山洞中,吃的都是老表送的小鱼、小虾、甲鱼、河蟹、咸鱼块等美食。从此以后,朱元璋特别喜欢吃鱼天下皆知。

      明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李廷机被贬归故乡晋江,水路途径余干瑞洪,见这儿风景秀美、商家云集、民风淳朴,竟然从此定居。后来,朝廷欲召回李廷机,特派进士探花、李廷机的老乡张瑞图往返瑞洪劝驾。李廷机端起余干的酒,夹起余干的鱼,念出诗两句:“就船买得鱼偏尾,踏雪沽来酒更佳。”以余干的美酒美食拒绝回朝廷为官,并久居余干著书立说。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县中,余干是占有鄱阳湖淡水面积最大的县之一,水面96.5万亩,湿地21.8万亩。余干是鱼类资源最丰富的县,建国后经国家水产部门验证共118种,远远多于鄱阳县。鄱阳湖的银鱼自古至今都是馈赠佳品。洞庭湖银鱼为扁头,太湖银鱼嘴尖体大,唯有鄱阳湖的银鱼。似银针,秋白时节最为白嫩。余干人常言“鄱阳湖的银鱼,五月绣花针,八月圆滚滚”,八月的银鱼是天赐人间的美食。1984年,鄱阳湖银鱼价格就达到了200多元一斤。今日,海南和昆明的银鱼同余干的鄱阳湖银鱼更没法比。同时,余干人用银鱼做美食也是技高一筹银鱼炖蛋、银鱼抛蛋、银鱼煎蛋、银鱼藕丝等名菜营养可口。

       明朝有一位县官来到余干,大热天提出要吃余干有名的“鱼康甲”,当时湖区吴姓大村庄都被吓倒了。最后,还是一名巧妇想出了个办法化险为夷,一道“银鱼炖蛋”令知县惊讶,直夸此菜为天下美食。“银鱼炖蛋”随之远近闻名。

       关于余干美食的文化,还有“紫微驾临”、“状元郎”配偶“厨姑娘”、“八刀米粉肉”、“香葱配呆肉”等等。

3.png


(银鱼炖蛋)


       解放后,大塘的鱼远销意大利。当时,几十个妇女个个身怀绝技他们从鱼背上一刀下去,内脏一次取清,鱼籽、鱼肠自己当美食,内脏炼鱼油做菜、点灯,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康垦酒糟鱼出口备受老外赞美。如今,余干还保留着一门绝技:干鱼不用盐能长久保存,使之不变色、不上虫,烹饪起来相当的美味,干炒的凤尾鱼、小鱼都非常惹人喜欢。余干还有祖传下来的许多做鱼的方法,比如在蒸饭的时候放上干咸鱼、放上面粉包裹的时鲜鱼等等,那味道只有农家小院才会吃得到。

       1987年12月28日上午,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视察上饶客车厂。晚宴上一道“银鱼泡蛋”受到了赵总书记的赞美:口感好,味道好,营养也好。饭后,上饶地区领导立刻将宾馆中的10斤余干鄱阳湖银鱼作为最体面的礼物送给敬爱的首长,并附上“银鱼泡蛋”这道菜的做法说明。这充分证明余干的“银鱼泡蛋”是一道好菜,也证明余干出产的鄱阳湖银鱼是鄱阳湖地区最好的银鱼,而且数量远比其他县多。鄱阳湖和信江盛产鱼虾,有银鱼、鳜鱼、鳝鱼、黄牙头、乌鱼鲫鱼、鲶鱼、草鱼、白鱼、针公鱼、凤尾鱼、鲤鱼、翘嘴鱼、鳊鱼鲢鱼、鳙鱼、青鱼、鲈鱼、泥鳅等,还有青虾、河虾、米虾、河蟹螃蟹、毛蟹及30种贝类、10种螺丝类,湿地植物有莲藕、菱角、芡实、菱白、荸荠、藜(蒌)蒿、芦笋、水芹、野菜等纯天然绿色美食。

    “涨水鱼,退水虾”,“近水知鱼性,河水煮河鱼”,这是湖区无人不知的谚语。吴官正同志回忆说,小时候,捕鱼就是最有乐趣的劳动。春鲶夏鲤秋鳜冬鳊,什么季节捕什么鱼,什么季节钓什么鱼,什么季节什么鱼好吃,孩子们都清楚。湖区的孩子还见过甚至用过许多捕鱼的工具,如拉网、摇网、脚网、扒网、霍网、上钩、丝网等可以说,到余干钓鱼、打渔、捕鱼、吃鱼,乐在其中,兴尽其中古往今来,凡来过余干的人,都会说有一个共识--余干的鱼最好吃。所以,“来余干就要吃鱼”、“去余干一定要吃鱼”,始终是一句温馨、温情的提示与关怀。民国时期的“一品香”是余干第一家餐馆招牌,还有“嘉宾楼”、“天润斋”餐馆也是有名的老字号,它们最拿手的招牌菜,当属“湖水煮湖鱼”,也就是当年陆羽喜欢的,用“天下第二水”--琵琶湖的水煮信江和鄱阳湖的鱼。今天,以瑞洪镇的“鱼宴”为招牌的美食鱼店遍及县、乡、村的每个角落,美名远播南昌等地。上饶十大名菜“红烧甲鱼”、江西十大名菜“余干辣椒炒肉”也为余干菜增添无穷的魅力。


4.png


(余干辣椒炒肉)


       余干美食中,黄埠豆腐也是一大特色。据说,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历经黄丘埠,见交通之便,商贾之盛,美食众多,特地留宿当地。当他食用质地软熟、口味鲜美的黄埠豆腐时,便欣然御笔亲赐“黄金埠”三个字,这一雅称沿用至今。

       黄埠的豆腐和黄金埠的码头一样历史悠久,如今,勤劳智慧的黄埠人能做出黄埠豆干、家乡豆腐、豆芽、豆泡、豆腐丝、豆腐皮制品等,还有豆汁、豆浆、豆干酱、豆子酱、甜豆、咸豆、霉豆腐、豆鼓等系列民间豆制美食,确实美味可口,美不胜收。

      社庚、邓敦的米糖,始终保持传统工艺,一直产自农家、扬名于洪家嘴的辣椒更是“辣遍半个中国”,“余干辣椒炒肉”叫响“全中国”还有许多叫得响的余干美食,余干人都为之骄傲和自豪。

       余干菜是干帮菜(余干古为“干国”,自秦始,余干便管辖整个上饶一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赣菜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然而何为余干菜?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人去争议,更没有一个定论。赣菜是由南昌地区、鄱阳湖地区、赣南地区三大流派互相渗透交汇而成,余干菜属鄱阳湖地区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饶帮菜“喜鲜香,味偏重””,干帮菜选料广泛、主料突出、注重刀工、制作精细,在烹饪中突出“原汁原味”。烹饪以烧、焖、炖、蒸、炒为主。味型偏重,以鲜辣为主。同时,鄱、余、万三县濒临鄱阳湖,又具备了鄱阳湖地区天然、家常的特色,其在烹饪技法上,注重火候,以烧、焖、炖、蒸、炒为主。在原料选取上,崇尚绿色、生态、健康理念。余干生态环境很好,取自本土的原料都是绿色健康的,如鄱阳湖的藜蒿、鄱阳湖的河蟹、鄱阳湖的甲鱼、鄱阳湖银鱼、鄱湖胖鱼头、余干的辣椒等。在味型上,以辣为主,与川菜的麻辣、湘菜的辛辣、鄂菜的酸辣不同,余干莱的辣是香辣、鲜辣,辣味适中,南北皆宜,具有广泛的适应群体。走南闯北的余干人评论说:“川菜太辣,苏菜太甜,鲁菜太实,还是余干菜好,兼顾东南西北。”

      洪礼和先生在为《赣菜新谱》-书所作的序言:“赣菜,赣人劳作所创,生息所系,习俗所酿,史地所蕴”,概括得十分精辟在此,本人也想对余干菜的未来谈点管窥之见。

       余干地处鄱阳湖南岸,是有名的农业大县,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丰富的物产为余干菜技术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致使这块土地上的吃文化源远流长,蔚为大观。过去常听人说“食在广州”,今又有人云“吃在南昌”,其实就水产的出产来说,“吃在余干”名副其实,余干2330平方公里广袤的湖光山色,足令全国各地的人们歆羡得垂涎欲滴。

       明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曾记载江西名菜“粉蒸肉”。今天的家乡菜,正是在继承历代“文人菜”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乡土味极浓的“家乡菜” ,当年洪州都督阎公设下盛宴待王勃,想那华筵上的余干米粉蒸肉、银鱼泡蛋、红烧甲鱼、余干辣椒炒肉等佳肴定然令山西才子王就眼界大开,食欲大振,酒兴益浓,诗兴大发,于是笔下流出文彩斐然的洋洋大赋,根植历史积淀,余干菜为赣鄱大地奏出一曲千古绝唱。


阅读1683
分享
写评论...